送别袁院士——之三
作者 : 发布时间 : 2021-05-28 阅读量 : 来源 : 学会党支部
制 种
我总是纳闷,杂交水稻之前的稻谷产量为什么会那么低,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水还是那个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地懂得了,优种选种对水稻的收成很关键,以前都是凭经验留下来年的种子,自花授粉,结谷,而杂交水稻是异花授粉结谷(父本与母本),其严格程度比常规水稻要难得多。我小的时候就帮着父母做一些制种打下手的事,印象是为了一粒优良的种子,不知要付出多少汗水。每年春季都是两播两种,当别人家播种插田都完成了在家葛优躺的时候,我们家还在新一轮的播种,首先是父本的播种与移植,父本的移植很讲究,我看着大人们把秧苗在田里种成一个个平行的长方形的轮廓的时候怎么也想不明白其奥妙,忙完父本的移植又开始忙碌母本了,从发芽开始就是一个技术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每天还要特担心温度太高而发不了芽,浪费了种子,更怕延误了播种的时间赶不上父本的花期,直到把母本填充移植到那些长方形轮廓中。
我以为接下来就该等着施肥、除草、收割了,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当禾苗在抽出穗之前,我看到老爸每天背着农药壶在农田里喷洒,这不足为奇,惊奇的是几天之后那些禾苗竟像一夜春风吹过一般长得比我还高了,我问大人们,他们说他们在禾苗上喷洒了一种叫九二〇的液体(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生长激素),禾苗开始抽穗,长花,进入花期,花期是最关键的日子,种子产量高低,质量好坏,就靠父本与母本的授粉了,谁也不敢松懈,所以每天上午全家出动,每个人拿两根大小长短合适的竹竿,走进父本与父本的小间隔中,双手各抓一根竹竿,轻微用力一送,使父本和母本相互碰撞,你就可以看到头顶、眼前、禾苗上花粉飞扬,那时我还小,人还没有禾苗高,有大人经过就会笑着说,那里禾苗在动,谁谁家娃在干活了。
花期结束后,孩子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可是大人们一直没有闲着,为了保证种子的纯度,他们每天在田里除草、除稗,同时还在祈祷老天爷天气要好,千万别来一场暴风雨,经过生长激素拔高的禾苗很脆弱,一旦在收割前遭受雷雨,那就是毁灭性的灾难,禾苗倒了不仅减少了种子的产量,更有可能种子在田里就发了芽而失效。父本成熟后,我们就跟爸妈一起到田间去一棵一棵的收割长方形轮廓的父本,一捆一捆的把父本从禾苗中小心翼翼的抱出来,怕一个不小心折损了母本,父本的叶子比一般水稻锋利,会把我们的手腕、手臂、脖子划出一条条的血印,浸透着汗水,痛痒交织。母本收割起来就方便多了,因为是成片种植的。每年收进家门的时候恰好是夏季雨水最多的时节,来不及晒干就只能在家摊干,家里的每间房的地上都是摊开的种子,生怕温度高,又没有晒干发了芽,就这样精心呵护,直至装进麻袋,变成抗倒,抗旱,抗病虫,高产的种子。
其实小时候我心里是拒抗这种高强度劳动的,现在想起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成为一碗碗让人饱腹的白米饭,想起袁爷爷为研究杂交水稻付出的毕生努力,我想当时的劳动是值得的,我也帮袁爷爷推广过杂交水稻,我永远记得袁爷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