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声】穿越火线的情谊
今天早上,联合国维和部队联络官段答,将一封信函送到了驻守在黎巴嫩-以色列边境地区的中国维和医院。这是封来自黎巴嫩提尔省马家勇镇萨奇村的感谢信,感谢中国军队不久前向该村提供的人道主义药品捐助,同时盛赞中国参与联黎维和行动并发挥的人道主义表率作用。捧着薄薄的纸张,感受到沉沉的情谊,我的心中充满了欣慰,因为这次捐赠殊为不易。
萨奇村发给中国维和医院的求助信和感谢信 (何丹摄)
●患难之时,方见真情
作为联黎部队东战区唯一的1级+医院,我们主要负责整个战区联合国维和部队和民事人员及其家属的医疗保障。黎巴嫩与以色列摩擦不断,新冠疫情肆虐,交通运输不便,就在自身药品储备并不特别宽裕且补给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医院忽然收到当地村民法迪娅给医院带来的求助信。信中说,由于黎巴嫩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市面上药品短缺,萨奇村迫切需要的多种药物无处获取,几位老人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情况十万火急,希望中国医院能够予以大力援助!
当地民众并不属于医院的保障对象,但院长汪戈说:“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医疗分队执行任务以来,得到了包括萨奇村村民在内的广大黎巴嫩人民的支持,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现在朋友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尽己所能!”
政委胡杰也深表赞同:“中黎两国虽然相隔万里,但“一带一路”让我们一衣带水,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下,我们要克服困难,向萨奇村提供优质药品,帮助他们渡过现在的难关!”
队员们加班加点筹备捐赠药品(何丹摄)
作为分队唯一的药师,我深知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在摩擦不断的临时边境,在缺医少药的黎巴嫩,捐出这些对自己来说也弥足珍贵的药品,就意味着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患难之时,方见真情。按照队领导的指示,我迅速根据萨奇村的需求,连夜开始进行捐赠药品的抽调与筹备。
●穿越火线,送去希望
11月29日,我们身着防弹衣,穿越遍布雷区、时有流弹的临时停火地带,荷枪实弹地护送药品来到了萨奇村。
村庄坐落在戈兰高地腹地,离我们营地并不遥远。这是个美丽的山村,房屋、院落各依地势,错落有致。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院墙上依稀可见的弹痕,便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有的黎巴嫩国树——雪松,笔直向上,郁郁葱葱,藤曼攀附,满树鲜花。“战火永远挡不住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我的心里在赞叹。
生活再艰难,也挡不住人民对美的向往 (何丹摄)
我们首先前往村市政局。这是座方形窗户,圆拱大门的平房,原石砌成的外墙,灰白中夹杂着斑驳,仿佛岁月流蚀的痕迹。村长在大门口已等候多时,他把我们迎进办公室,寒暄起来。
提及村里的景致,村长骄傲而又伤感的说到,黎巴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管曾经如何富裕,现今如何艰难,黎巴嫩人一直保持着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长期战乱,产业缺失,很多人常年在国外打工,赚了钱就在老家建房子,许多房子从外看都非常漂亮,实际都空在那里没人住。
我听了不胜唏嘘,无论古今中外,眷恋故土总是人之常情。黎巴嫩总人口约600万,竟有1/3有家难归,只能在国外打工,如果不是怀揣着和平迟早到来的梦想,他们又怎会将在异乡赚来的血汗钱,不断投入战火不休的家园。
在村医务室进行药品交接1(杨新辉摄)
在村医务室进行药品交接2(杨新辉摄)
聊了一会,村长便带我们去医务室。医务室大门的左右分别树立着中黎两国国旗,十来名村民伫立在门口,看到我们,笑容满面的迎了上来。一名中年女子,那是村里的护士伊曼,看到我们送来了急需的药品,感动得无以言表。我把药品清单交给她,并详细交待一些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当我介绍到布洛芬的时候,她高兴地夺过一盒,大声喊着谁的名字。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却又急急忙忙地走了过来。伊曼把药交给老人,告诉他这是止痛药。老人连忙放下拐杖,双手捧着那盒药,就像孩子捧着巧克力一样开心,对着我们连连说,“谢谢你们!中国朋友!”伊曼笑着向我们解释:“老人年纪大了,从前还受过战伤,一身伤痛夜不能寐,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现在黎巴嫩很难买到药,你们送药过来,真是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啊!”战乱给老人带来缠绕一生的阴霾,但中国维和军医的到来,却又为他送来了生活的曙光。
特意要和五星红旗合影的老人(杨新辉摄)
●雪中送炭,情谊无价
小小的一盒布洛芬,在国内不过是最普通的药物,在黎巴嫩却成了最珍贵的礼物。在回医院的路上,村民们拿着药品欢天喜地的场景在我脑海里久久回放,他们那种久旱逢甘雨的喜悦似乎也填满了我的心头,将连续几天加班加点的疲惫一扫而空。算起来这是我们赴黎三个月来第3次捐赠药品了,我不禁又想起了先前捐赠过的迪尔米姆斯村和埃尔阿迪塞村。这两个村庄均紧挨着黎以隔离墙,是医院前往联黎司令部纳古拉的必经之路,村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对中国维和医院比较信赖,经常过来寻医问药,我们也就了解了他们药品短缺的窘迫,决定对他们进行药品捐赠。
黎以隔离墙的高墙电网也无法阻隔的冲突和仇恨(何丹摄)
听说我们要去边境村庄,有些外军友人颇为担心,告诉我们,黎巴嫩国家虽小,黎以两国之间和国内各宗派之间冲突不断,社会动荡,眼下又经济萧条,物资奇缺,偏偏搞一把枪却很容易,难免有人铤而走险,把抢劫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哪怕是联合国维和军人,也可能面临被盗抢的风险。
一方面是不可预知的危险,另一方面则是村民们对药品的迫切需求,分队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对两个村庄实行药品捐助。如果说强大的祖国给予了我们无畏的勇气,那么中黎两国人民深厚的情谊则给与了我们巨大的动力。中国军队参加联黎维和行动15年来,长期在黎以临时边境线附近区域执行扫雷排爆、工程建设和医疗救治等任务,在2020年8月贝鲁特港口大爆炸时积极投入应急救援……中国军人以优良的作风、无私的奉献和非凡的能力,早已让当地人感受到我们对人类和平事业的热爱和担当。五星红旗无论飘扬到哪里,都会给当地人民带来福祉,获得最真心的尊重。
村医院里空空如也的药柜反映出黎巴嫩严重的药品短缺现状(何丹摄)
记得当我们走进迪尔米姆斯和埃尔阿迪塞两个村庄,见到医院里空荡荡的药柜,再看到村民们接收药品的喜悦时,不禁为自己坚持的信念而高兴。作为一名中国军医,还有什么比人间疾患得以清除、世间战乱得以消弭更为期盼的呢?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做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崛起的中国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向迪尔米姆斯村和埃尔阿迪塞村捐赠药品(汤一帆摄)
村民们应该都好吧!我捧着信笺,不禁抬头远望格兰高地的方向,它的山顶正是白雪皑皑。冬天已到,春天就不远啦!